新闻资讯
海通证券:下半年重视基本面改善的消费及科技板块

海通证券:下半年重视基本面改善的消费及科技板块

海通证券研报表示,下半年政策或将发力推动消费基本面改善,重视前期超跌的消费。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,消费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。同时,政策支持和产业变革催化下,数字经济仍是股市中期维度的主线。政策发力的数字基建、信创等领域业绩有望改善;技术变革下企业加大资本开支,人工智能及上游半导体等领域将受益。
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新款iMac

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新款iMac

科技记者马克・古尔曼透露,iMac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,预计苹果最早要到2024年底或2025年初才会发布。这款新iMac将采用与苹果高端Pro Display XDR显示器大致相同的屏幕。
公告精选 | 蚂蚁拟回购约7.6%股份,阿里正考虑是否参与;伊泰煤炭57亿港元回购退市议案获通过

公告精选 | 蚂蚁拟回购约7.6%股份,阿里正考虑是否参与;伊泰煤炭57亿港元回购退市议案获通过

紫金矿业预计上半年净利约102亿元,同比下降19.2%;中国中免:上半年净利润38.64亿元,同比下降1.87%;舜宇光学科技6月手机镜头出货量为9101.2万件,同比增加25.8%。
中金:下半年煤炭需求有望温和复苏 看好板块相对表现

中金:下半年煤炭需求有望温和复苏 看好板块相对表现

中金公司研报认为,下半年煤炭需求有望温和复苏,对煤价形成支撑。考虑到目前板块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,高股息率将为板块提供较高安全边际,看好板块相对表现。
招商证券:A股基本面和外部流动性环境初现拐点

招商证券:A股基本面和外部流动性环境初现拐点

招商证券研报表示,站在当前时点,A股基本面和外部流动性环境初现拐点。上一次出现类似的内外部拐点是2018年12月,A股盈利拐点初现和美联储结束加息。淡化对于宏观数据的纠结,回到寻找盈利结构性改善的方向,成为下一个阶段A股主要基调。围绕业绩边际改善明显的TMT、可选消费和部分中游制造仍是市场主要思路,临近旅游出行旺季,相关出行链可以再度关注。第一,AI+是未来几年最确定性的产业趋势,前期市场围绕着AI落地应用进行布局,市场下一个阶段将会围绕硬件创新和半导体周期复苏进行布局,重点关注计算机设备及应用、半导体、消费电子、元器件。第二,业绩边际改善斜率较大的方向,目前来看,除了TMT之外,以家电、汽车及零部件和部分新能源领域业绩边际改善趋势较为明显。除此之外,临近旅游旺季,出行链在前期消化了估值后,当前可以重新开始关注。
早间公告

早间公告

①富奥股份:与天奇股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,拟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再生利用领域开展合作。 ②优彩资源:预计上半年净利润6500万元-7200万元,同比增长69.89%-88.19%。 ③国脉科技: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000万元-7000万元,同比增长49.04%-108.65%。 ④科大国创: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。
华泰证券:战略配置“双电” 战术配置中报或超预期的白电/乳品/风电/轮胎等

华泰证券:战略配置“双电” 战术配置中报或超预期的白电/乳品/风电/轮胎等

华泰证券研报表示,参考本轮PPI见底时间、历次去库时长&周期底部合意库存水位,A股三季度有望进入“补库预期”交易。6月美非农不及彭博一致预期、且为近15个月来首次,舒缓A股海外流动性压力。复盘5次PPI拐点后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,中游周期类和一线白酒表现较好;考虑当前第三库存周期特异性(中周期下行),进一步结合库存和产能缺口、历史股价与PPI相关性、股价历史分位数,筛选出PPI拐点战术组合。结合上述信息,在主题+筹码+景气框架基础上,战略配置“双电”(电子+电力),战术配置:1)中报或超预期的白电/乳品/风电/轮胎;2)PPI拐点时表现好的涂料油墨/陶瓷/卡车。
AI热潮推动,七大科技股总市值突破11万亿美元,是德国GDP近三倍

AI热潮推动,七大科技股总市值突破11万亿美元,是德国GDP近三倍

在人工智能炒作的推动下,科技股出现了惊人的反弹,今年以来,这七大科技股的总市值飙升了60%,即4.1万亿美元,达到令人瞠目的11万亿美元。
富途早报 | 危险信号:美国实际利率飙升,且美联储还要加息;阿里重大宣布!考虑回购蚂蚁股份

富途早报 | 危险信号:美国实际利率飙升,且美联储还要加息;阿里重大宣布!考虑回购蚂蚁股份

耶伦结束访华召开发布会,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“脱钩”;美联储“鸽”派官员说“鹰”语:抗通胀的黄金路径包括更多加息;特斯拉公布最新引荐购车奖励规则。
人民日报:规范家庭装修活动 让群众省心更舒心

人民日报:规范家庭装修活动 让群众省心更舒心

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家庭装修需求日渐增多,随之也产生不少问题:装修公司利用信息差赚取不合理差价,施工方没有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,家装监理等第三方监管缺位等。对此,专家和读者建议,应进一步规范家庭装修活动,提高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,保障房屋装修质量安全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让群众住得安心、舒心。